新安热线网摘 12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马鞍山市湖西路和雨山路交口。在西北角,记者看到了武先生所说的这条盲道。记者在现场看到,武先生所指的这条盲道宽约半米,长度大概在30米,黄色的盲道拐弯太多,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幅“心电图”。
记者仔细数了数,30米盲道有15个转弯。距离最短的一处转弯不足2米,最长的一处拐弯也不到5米。这两处盲道都没有像人行道一样直线铺设,而是呈“S”形曲折铺设,每处都是90度的直角转弯。
按盲道地砖所指的线路,记者上去走了一个来回,每一处都要连续走完90度转弯后,盲道才重归直路。因为拐弯太多,记者走完后觉得有点晕头转向。不过,从盲道铺设砖块磨损程度来看,这条盲道铺设应该有些时日了。
市民
“心电图”盲道转弯太多不帮“盲”
随后,记者就盲道如此设计随机采访了几位过路市民。在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做行政工作的周老师认为,盲道是一座城市的无障碍设施,是一座城市人文关怀的体现。而盲道转弯太多,会浪费盲人行走时间,没有对盲人起到帮助作用,转弯盲道不帮“盲”。
经常来路口附近超市购物的蒋女士称,“这样铺设盲道,比直线式线路更加浪费材料。”采访中,也有市民猜测,施工单位这样铺设盲道,或许是为了整体效果的美观。
“这段路是弧状的,盲道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有很多转弯?”一位过路市民说,“盲人本身就行动不便,这段‘S’形盲道设计,盲人走起来会不会‘晕’啊?”该市民建议,即使需要转弯,“在铺设盲道时也可以让每段直行距离长一些,少转几个弯啊!”
马鞍山市残联
不少盲道挺美观但一点也不实用
这样的盲道对盲人朋友有用么?记者就此咨询了马鞍山市残疾人联合会。该联合会维权办主任王方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盲道应该尽量是直的,而出现30米长15个弯的现象,应该是规划、设计有问题,施工、验收方没尽责任。”王方斌认为,其实这样的盲道设计和建设,从观念上来说算是对残疾人权利的忽视。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