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网摘 位于绩溪县城东30多公里、绵延25多公里的徽杭古道,被世人称为皖南“丝绸之路”。 17年来,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扎根深山古道,无私无畏,为山民送去光明。他,就是被誉为“光明守护神”的绩溪供电公司伏岭供电所普通农电工方名武。
徽杭古道的一面是高峰巨岩,巍峨耸立;一面是悬崖峭壁,横跨险滩,处处险象环生。这里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大约只有5户人家,在平均海拔1000米的山路上全靠步行;距离供电所最远的大障村小源台区,只有14户村民,要连续走上4个多小时才能抵达,方名武每月至少要走上4个来回。一条长约32公里的10kV线路,是逍遥、大障两个乡的唯一电源。为确保该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方名武每个月都要沿着蜿蜒的山路,穿梭于密林之中,检查线路、砍伐树竹障。因此,他平均每两个月就要穿坏一双鞋子。17年寒暑,他走了近6万公里的山路。
2008年腊月二十六,一场突如其来的罕见暴雪压断了小源台区所有的电线。凌晨5时,接到险情报告后,方名武与供电所另外4名员工从温暖的被窝中一跃而起,冒着凛冽的寒风和过膝的积雪投入到抗雪救灾第一线。山区地势复杂,道路上白雪覆盖,电杆上也结了厚厚的冰凌;步步惊心,随时有滑下悬崖的危险。想到几千受灾群众对供电的迫切需求,方名武丝毫不敢怠慢。他们排除万难,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力抢修,终于在晚上10点恢复了供电,但他们的双手和脸被冻得又红又肿……
电力照亮了古道的每一层石阶,照亮了古道周边百姓的生活,更照亮了南来北往游客脚下的路途。作为一名平凡的农电工,方名武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十七年如一日,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为农村电力建设作出了贡献,树立了电力系统基层党员的感人形象。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亳州医改新篇章百姓看病不再难
下一篇:六安电视剧大山屋檐下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