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高荣霞


 


  新安热线网摘  医院准备5把螺丝刀 无一匹配螺丝 律师称术前如医生未尽告知义务应担责


 


  骨科专家:治疗骨折钢板螺丝无统一型号 患者常常只能在哪里植回哪里取


 


  骨折一年多后,45岁的高荣霞来到宿松县人民医院手术,准备取出手臂内的钢板,不想白挨了一刀。


 


  约3个小时的手术中,医生用了5把螺丝刀,都无法匹配钢板上的螺丝帽,只好将刀口缝合。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骨科钢板螺丝种类可谓五花八门,一般医院都会建议骨折患者“解铃还须系铃人”,而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事件经过 骨折痊愈欲取钢板


 


  高荣霞是宿松县长铺镇马塘村村民。 2011年5月,他在上海打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两前臂粉碎性骨折。经上海市宝山医院治疗,两前臂被分别植入钢板,出院后回老家静养。


 


  今年10月19日,高荣霞来到宿松县人民医院检查,准备取下钢板。


 


  高荣霞的儿子方呈祥告诉记者,妈妈两次将片子送给医生看,该院“骨科一位姓张的医生仔细查看了片子后,说可以进行手术将手臂内的钢板取出来”。


 


  于是高荣霞交了1000元治疗费,在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


 


   手术3小时没拧下螺丝


 


  11月20日上午,高荣霞到宿松县人民医院11楼骨科手术。然而,上了手术台,手臂开刀后,医生忙活了半天,一颗螺丝都没拧下来。


 


  高荣霞告诉记者,看得出医生很着急,一连试了好几套工具,钢板上的螺丝却一颗都没拧下。最后,医生只好又把伤口缝上。


 


  方呈祥告诉记者,整个手术持续了约3个小时,事后医生解释,手术失败的原因是钢板的螺丝帽小了,找不到匹配的起子。


 


   术前准备5套螺丝刀


 


  11月26日,记者来到了宿松县人民医院骨科,主刀的张医生不在,骨科一位自称姓李的主任向记者介绍了事发时的情况。


 


  李主任告诉记者,患者是该院的一名护士长的亲戚,是这名护士长介绍来院做手术的,患者手术前拍了片子,但从片子中,是无法看清螺丝型号的,手术前,在提醒患者可能取不出钢板后,患者也同意试一试,这都有患者的签字。


 


  对此,高荣霞告诉记者,主治医生姓张,给她打了半身麻醉以后,才跟她讲,钢板有可能取不出,只能试一下。 “我当时都躺在手术台上了,又打了麻醉,只好答应试一试。 ”


 


  李主任还说,一般来讲大部分的钢板螺丝是美式的,他们能取下来,另外,知道患者是在外地上的钢板,手术前,医院准备了5套螺丝刀,但开刀后,发现患者的螺丝帽与众不同,5套螺丝刀都塞不进去,只好结束手术。


 


  随后,记者提出看看当时患者的签字,但该院医务科工作人员表示,这需要患者本人前来。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