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伊拉克石油低廉的生产成本却令诸多大公司欲罢不能。伊拉克石油的生产成本比俄罗斯低11倍,比加拿大低13倍。所以,当2009年,伊拉克政府就8个油气田的开发向国际石油企业公开招标时,参与竞标的公司多达几十个。
国际原油获利最大
如果问庞大的伊拉克石油市场,谁是最大受益者?国际能源总署的答案是,中国。2009年10月,中石油和英国石油公司联合拿下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据国际能源总署预测,2020年前,80%伊拉克石油将流向亚洲。
但中国真的是最大的受益国吗?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顾问杨富强的回答是否定的。
杨富强对新京报记者指出,伊拉克石油产业的繁荣,受益的是整个石油市场。再加上,发达国家现在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国际油价市场的价格稳定并趋于下降趋势。
他强调,中国在伊拉克只有开采石油的权益,而不是将伊拉克的石油直接拉到中国来,伊拉克的石油还是在国际市场上出售,中国从国际市场的其他地方购买石油,而不是从伊拉克进口石油。
“如果说获益的话,现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会获益很多,他们对石油依赖性较大。”杨富强说,不过伊拉克局势稳定,石油供应充分,对整个石油市场都是有益处的。
杨富强认为,欧美公司在伊拉克的谨慎表现,既不排除有价格的因素在里面,也是出于对伊拉克社会安全问题的担忧。
同时,中国企业在伊拉克的石油收益并非如外界猜测。研究中国能源的加拿大艾伯塔大学教授姜闻然曾说,中国开发油田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中方经理和工程师的薪资水平也低于西方企业。
石油繁荣民众贫穷
国际能源总署首席经济学家法蒂·比罗尔预测,20年内伊拉克就将成为能源大国,GDP将增至沙特今天的水平。但难题在于,石油增产能否转化成伊拉克民众的福利?
尽管伊拉克石油产量年年创新高,但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未得到相同程度的改善。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数据显示,伊拉克年轻人失业率高达30%,23%伊拉克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曾经很糟糕,而现在,则是更加糟糕。”34岁的巴格达市民奥马尔·卡伊斯说。
这并非是卡伊斯一个人的抱怨,目前只有26%的伊拉克家庭可以使用公共排污设备,近1/5人口,每天只有2小时的水供应时间,1/3人口根本享受不到供水服务。
“伊拉克石油报告”网站创始人本·兰多将此归因于伊拉克石油体制。伊拉克没有国家石油公司,由石油部负责油田开发事宜。政治家考虑的不是如何使石油业发展得更好,而是如何保持住自己的政治地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问题专家李国富则认为,安全和稳定问题是影响民众从石油收益中获益的重要因素。
李国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由于伊拉克社会并不稳定,因此,现在伊拉克从石油市场的获益,并不能充分转化成社会财富,所以现在的伊拉克民众很难从石油收益中立刻获得利益。石油增产能否成为改变伊拉克未来命运的良机,也许我们需要另外的十年才能得到答案。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