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利用激光束让天体蒸发


  实际上,一些科研人员已经着手为“保卫地球”制订方案。


  陨星事件前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菲利普·M·卢宾及其科研团队发布一套应对天体威胁的方案。卢宾说,面对“天外来客”威胁,人类应该以“逻辑和理性方式”讨论“有前瞻性的对策,而不是被动应对”。


  卢宾及其科研团队方案的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化成具有破坏力的激光束,射向来袭天体,让天体运行轨道发生偏离,甚至直接让天体在空间“蒸发”。


  方案列出4个版本的系统,规模不同。其中,DESTAR 2直径大约100米,大小相当于国际空间站,耗资数亿美元,需要分批发射,在空间组装。DESTAR 4体积是DESTAR 2的100倍,更加先进,理论上能够借助太阳能每天发射出巨大能量的激光束,一年内让一颗直径500米的行星“蒸发”。


  研究人员说,DESTAR 2系统能够用来快速应对较小天体,而DESTAR 4等较大规模系统能够依据预判,“消除任何威胁”。


  研究团队准备把这一方案提交同行审查。一些研究人员认定,这一方案所需基本技术组件已经存在,只需开发技术,按比例放大这些组件。


  除防御小行星袭击,卢宾研究团队认为,DESTAR系统还有望用于小行星矿藏开采和深空探测旅行。


  ■新闻延伸


  日本:如果陨石撞击核电站


  一块陨石15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导致千余人受伤。这在日本引发广泛关注。专家认为,造成此次灾难的元凶是冲击波,而陨石坠落伤人实属罕见,鉴于目前尚难以跟踪观测这类小型陨石,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监控网络。此外,陨石坠落也给日本核电站安全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祸起巨大冲击波


  日本国立天文台说,陨石通常会在地球上空分裂成碎块,但此次陨石一直到低空都保持了一定形状,大块陨石高速冲入大气层会产生冲击波,空气受其影响振动,导致坠落地大范围内玻璃破碎。


  日本太空护卫协会分析陨石坠落录像后认为,陨石在地球上空约40公里处温度上升,发生了爆炸。该协会理事长高桥典嗣说,由于陨石碎片以超音速进入大气层,所以产生了冲击波,在陨石坠落前,冲击波先行到达地表,导致建筑物玻璃破碎。如果它不爆炸而直接撞击地球,有可能达到原子弹爆炸的规模,砸出陨石坑。即使到达地表的陨石直径只有10米左右,也会砸出直径100米的陨石坑,造成毁灭性破坏。


  陨石伤人很罕见


  专家认为,陨石导致人员受伤其实很罕见。高桥典嗣说,类似级别的陨石坠落每隔数十年就会发生一次,不过坠落在市区很罕见,有千余人受伤还是首次。


  国立极地研究所教授小岛秀康说,在每年落到地球上的陨石中,直径达到20厘米左右、重约10公斤的就有约800颗,不过还没有导致数百人受伤的记录。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