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表示,这起事件告诉人们,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直存在的。
王思潮、赵海斌等天文学家介绍,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典型的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国际天文学界的统计分析显示,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大小与其体积大小是成反比的,即体积越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小。直径1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大约1亿年一次,直径1千米以上的大约50万年一次,直径140米以上的大约5000年一次,像通古斯那样的大约三五百年一次。
王思潮介绍,俄罗斯“陨石雨”事件的发生一点征兆都没有,这表明目前人类对小行星的监测还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对直径只有几米的小行星,由于此类小行星个头小、非常暗,因此很难被观测到。这就需要全球天文学界进一步提高观测水平,防患于未然。
王思潮等天文学家表示,尽管风险一直存在,但毕竟危害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属于极小概率的事件,因此公众无需过度恐慌。
全球拟订计划防范太空“杀手”
天文专家表示,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700颗。为避免这些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有关部门和机构正拟订措施加以避免。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钟大新介绍说,大多数小行星处在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但在火星轨道的内侧以及再往地球轨道内侧深入的范围内也有小行星存在,这些小行星被称为近地小行星。其中有的处于力学上不稳定的轨道上,因此被认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有和地球等内行星互相撞击的事件发生。
据统计分析,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以秒速10千米撞击地球时的能量,相当于30亿个广岛原子弹。许多科学家认为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的原因,就是直径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天文专家介绍说,有可能作为太空“杀手”威胁地球和人类的不仅有近地小行星,还有近地彗星。在天文学中,常把近地小行星与近地彗星统称为近地小天体。
据美国“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的天文学家估计,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700颗。其中令天文专家最为关注的是一颗叫作“阿波菲斯”的近地小行星。据科学家计算,到2029年,直径约300米的“阿波菲斯”与地球的距离将不到4万千米。尽管这颗小行星2029年撞上地球的危险已被排除,但在2036年仍然存在着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钟大新表示,为避免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目前一些国家的有关部门和机构正在拟订计划,制订措施,并逐步付诸实施。其要点有两方面:一是要对近地小天体建立空间警戒网,进行严密的空间搜索和有效监视;二是系统研究和掌握拦截、爆破、击毁及将其推离原来轨道等高新技术,以便化险为夷。
天象奇观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