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安:即便如此到了第四张图片,2000年的时候,其实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地压缩,我们看到在这里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整体巴勒斯坦实际控制范围又缩小了很多,因此这样的一种领土和生存状况被压缩的情况,势必引起巴勒斯坦内部的巨大不满,也引起了巴勒斯坦人非常大的愤怒。
宋晓军:没错,那么随着以色列人每一次伴随着血腥和战争的土地扩张,有大量的这个仇恨沉淀在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上,但是由于军事技术的代差,他们没有办法去用正当的方式去来报复以色列人,于是他们就采用了一种非常极端的手段,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人体炸弹。以色列人经常在他们的商店、公共汽车上受到人体炸弹的袭击,为此他们也想到了用水泥来去阻挡这种人体炸弹,这就是我们身后的这堵隔离墙的来源。
周庆安:对,这个隔离墙当然会引起,包括巴勒斯坦人在内全世界的不满。所以从2002年开始我们在隔离墙上看到了大量的涂鸦,我专门为大家选了其中的一幅作品,在这幅作品当中,原本应该被搜身的巴勒斯坦小女孩,成为了搜身的主角,而以色列士兵则举着双手让这个小女孩来搜身,其实画家是想用这样的一张图片来表达,在巴以之间这个角色的倒置和错位,以及来祈祷这个两个民族之间,能够用一种更平等的方式来生存。
宋晓军:对,如果没有点艺术眼光,确实理解不了这种东西,但是我们应该说这种东西还真是无法让更多的人来理解这堵墙两边,应该说是在二十一世纪人类最深的一种仇恨。
周庆安:还有一批艺术家在用他们的镜头,记录隔离墙两端的生活。这个纪录片叫做《被大墙隔开的地平线》,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拍这个片子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世界,不要在别人的院子里修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正文】
周庆安:2013年除了隔离墙问题之外,其实我们还很关心另一个阻碍巴以关系和解的一个老问题,这就是定居点的问题。就像我们身后墙内侧密密麻麻的以色列人定居点,其实我们说到的定居点的问题,主要指的是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一侧修建的这个非法的定居点。
宋晓军:对,实际上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修建了一些定居点,我们看这一幅图,图中的红色小三角,就是当时以色列人开始修建定居点两三年之后的情况,那么也就是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前。
周庆安:其实这个图上的红色三角并不是很多,当时以色列主要的工作还是在准备打仗,南边的这个埃及和北边的叙利亚,同样对它都有军事压力。
宋晓军:对,说到打仗,其实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人终于明白了要用土地来换和平,之后呢开始用埃及的西奈半岛换取了一定的和平,那么这样我们就会引出第二幅图,我们看到这就是1975年之后的以色列人定居点的情况,那么他们已经开始在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巴勒斯坦人的驻地开始更多地修建定居点了。
周庆安:对,这个时期我们现在想来,是定居点扩张速度最快,也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开始真正关注定居点问题的一个历史时期。
宋晓军:对,其中一个转折点,就是2005年沙龙开始撤出定居点了,这就引出第三幅图,我们看到虽然沙龙总理决定在加沙地带撤出一部分定居点,但是我们看到在约旦河西岸有更多的以色列人的定居点出现了,这些密密麻麻的红色三角。
周庆安:对,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了,2013年此刻随着1月22号以色列政府大选的结束,利库德集团会不会继续在定居点的问题上进行扩张?或者说这个速度现在有多快?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