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巴马新外交安全班底的主要成员拜登、克里和哈格尔(从右二至右四)参加中东问题会谈。(资料图)
新安热线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开启了他的第二个任期。《外交政策》网站18日发表美国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詹姆斯·特劳布(James Traub)的分析文章说,奥巴马第二任期很可能难以免俗,像他的先辈们那样更加注重外交事务,以给自己的总统任期留下光耀的遗产。
奥巴马第一次当选总统的时候,给自己的外交政策定下了两个主要的目标:从中东“优雅退出”和推进战略重心“东移”。但是正如美国企业研究所常驻学者、美国海军研究生院高级讲师迈克尔·鲁宾(Michael Rubin)1月12日给美国有线新闻网撰写的专栏文章所言:“不幸的是,奥巴马没能推出连贯的政策支撑他远大的外交愿景。”
随着国务卿希拉里的辞任、防长帕内塔的退休和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因“情妇门”而辞职,奥巴马迎来了重振自己外交目标的契机。连任成功后,他先后提名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约翰·克里、内布拉斯加共和党参议员查克·哈格尔和白宫首席反恐顾问约翰·布伦南,分别接替希拉里、帕内塔和彼得雷乌斯,与副总统拜登一起组成了他的新的外交安全班底。
奥巴马最终选择克里、哈格尔和布伦南进入他的外交安全班底,自然是服务于他的东进战略的,中美之间的外交、军事接触因而可能更加频繁。但是,从他们三人及拜登的从政履历、政治理念和外交立场来看,又为美国承认、包容而不是遏制中国的崛起、选择对话而非对抗解决两国之间及地区的问题提供了巨大的可能。
奥巴马的新外交安全班底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一把双刃剑。
奥巴马退出中东需要哈格尔
2012年11月2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匆忙中断了她的东南亚三国之行,离开柬埔寨前往耶路撒冷、拉姆安拉和开罗——美国中东政策的支柱以色列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动了地面攻击,她必须赶去同冲突双方及对巴以和谈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埃及领导人磋商停火事宜。
分析指出,希拉里此行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奥巴马四年前就定下了“退出中东、重返亚太”的外交安全战略,“退出中东”是“重返亚太”的重要前提之一。但是正如迈克尔·鲁宾所言,“阿拉伯之春”不仅颠覆了中东几个强人的政治统治,而且意外打乱了华盛顿的外交步伐;华盛顿发现,自己不得不经常充当中东救火队员的角色,而“重返东亚”的步伐总是迈不开。
1月7日,奥巴马一改第一任期的“老好人”形象,不顾党内外部分议员的反对,题名两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内布拉斯加共和党参议员哈格尔和白宫首席反恐顾问布伦南作为防长和中情局局长的候选人。哈格尔主要因“亲伊朗”和“反以色列”立场而备受质疑,布伦南则主要因为支持“强化审讯”而饱受非议。
但是,奥巴马更看重的是他们处理中东问题的立场和经验。
根据西方和阿拉伯媒体的报道,布伦南精通阿拉伯语,是一名阿拉伯问题专家,作为奥巴马倚重的高级阁僚,他此次被奥巴马推上外交安全事务的前台,显然是承载着更多的使命的。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