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美国中央情报局代理局长迈克尔·莫雷尔,在21日发给中情局雇员的一份内部通讯中批评热门影片《刺杀本·拉登》夸大刑讯逼供获取情报的重要性,给公众造成“错误印象”。莫雷尔眼下是接替前任局长戴维·彼得雷乌斯的头号人选。彼得雷乌斯因婚外情丑闻于11月辞职。


  代理局长:这不客观


  影片中,中情局审讯人员用酷刑审讯的情节最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公认的酷刑“水刑”,调查人员动用酷刑获得关键情报,拼接出拉登逃亡踪迹,直至锁定他的所在。


  “不是这样!”莫雷尔在发给中情局雇员的一份内部通讯中说,法新社22日根据这份通讯发出报道。这名中情局临时掌门人说,这部影片“制造一种错误印象,即强化审讯方式是我们正式拘押和审讯程序的一部分和找到拉登的关键,这不客观”。莫雷尔声明,“多样化的情报”促使中情局分析师作出结论,圈定拉登藏身地。不过,他承认“一些情报来自遭受强化审讯的在押人员”。


  他说:“中情局公共关系办公室与电影制作者有过沟通,但我们无法控制最终产品。”


  前中情局官员称寻拉登之路始于审讯所


  中情局官员何塞·罗德里格斯和中情局前任局长迈克尔·海登的说法却与莫雷尔有悖。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2009年颁布政令,禁止使用触发争议的刑讯逼供方式。罗德里格斯和海登在中情局工作时期,刑讯尚未遭到明文禁止。


  罗德里格斯曾负责监督中情局反恐行动,他今年4月在《华盛顿邮报》撰文说,寻找拉登之路“始于中情局一个秘密审讯所……源于从强硬派恐怖分子口中获得的情报”,“经历严酷却合法的审讯后,他们同意告诉我们一些(而不是全部)他们知道的情况”。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