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参加一场聚会,低头看手机的时间反而比和朋友聊天的时间多;外出就餐,下筷前先要想想是否拍张照上传微博;地铁里,每个人手里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自顾自傻笑或使劲划屏幕“切西瓜”……这些场景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有被数字产品“侵蚀”之势,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这一现象,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人坐在一起,心却各在他处


  市民陈先生日前在餐馆里看到一桌“奇怪”的食客:看上去是好朋友或同事的几位年轻人,除了吃菜就是各自低头看手机,或者给菜拍个照上传微博,彼此几乎没什么交流。陈先生纳闷,这样的聚餐,到底有啥意义?


  人坐在一起,心却各在他处,这种情形并不少见。无论是工作会议、朋友聚会,甚至是恋人约会,许多人感觉和坐在身边的人没什么话讲,反而对网络上陌生人的一个帖子或是某名人的微博更感兴趣。平心而论,这些网上即时信息,真正蕴含重要内容的少之又少,也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马上处理,但就是有那么多人对此爱不释手。


  对于一部分年轻人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很正常,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盯着手机,不顾身边人的做法可能很“无礼”,甚至破坏了原有生活的美感。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地写道:“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数字终端,让我们渐渐远离了食物真正的美味和人与人交流的温暖。


  “低头族”庞大,“发呆族”另类


  聚会时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不少人发现,如今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不可否认,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带来生活的便利和多样的娱乐手段。但是,在没有数字终端的岁月里,人们同样可以过得很有趣味。比如,在车上观察上上下下的乘客,或者看着窗外风景、想想心事,传统的“发呆”也受到不少人追捧。不过在如今人数庞大的“低头族”中,这样的“发呆”一族反而显得另类。


  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等,客观上令私人时间碎片化,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但一个人吃饭、赶路的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


  数字终端依赖症,国内外关注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海音教授分析,对数字终端的依赖,和现代人渴望归属感、认同感有关。人们普遍认为,拥有以iPad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微博等是“时髦”的象征。所以,许多人时刻离不了网络和数字终端,只为保持时尚一族的身份。


  从更深角度分析,这也和都市人的孤独感有关。不少人觉得,“人机”交互比“人际”交互更容易掌控。和人交流,往往不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也很难让对方真正明白自己所想。相比之下,和机器交流则简单得多屏幕上罗列了海量内容,只管选自己看着开心的就行。


  专家认为,目前大多数人对数字终端的依赖还不至于到精神疾病的程度,只要注意不影响现实生活,做到适可而止。不过,数字终端依赖症正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都曾专门撰文讨论;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网友发起提倡人际交流的“多对视,少低头”行动。或许这个周末,你也可以试着远离数字产品的屏幕,陪爱人散散步、给孩子讲讲故事。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