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亲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女孙子说说话,但是面前的孩子们个个抱着手机、IPAD玩,老人备受冷落之后,一气之下起身离席。踏入各式餐馆,不难看见很多年轻人都抬着手机,要么玩游戏,要么刷微博,甚至情侣们不见往日的甜蜜对视,各自在手机上寻找乐趣,偶尔交流几句,话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一旦过度依赖,沉湎于手机塑造的自我世界里自娱自乐,有心理医生指出,碎片化的信息会让人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断获取海量真假难辨的资讯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失,对心理健康并无益处。


  说到此,有人会反驳笔者,“QQ、微信、私信……”难道不叫“交流”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交流包含的意义更加广泛,它涉及人们谈话时的表情、姿势、神态,互动的意味更加强烈,而文字表达仅仅是沟通信息的一种方式,甚至是较为狭隘的方式。因此,真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在QQ等聊天工具里滔滔不绝的孩子在真正面对听众的时候就像换了一个人,只字片语或者沉默不言。


  事实上,“手机依赖症”由来已久,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依赖症的表现越发明显。当手机的功能越加强大,它早已不再是接听电话、收发短信的工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越来越时尚、轻便,3G网络、WIFI覆盖更是为人们利用手机提供了极大便捷。


  当然,人们也用它们来填补各种碎片时间,公司里开会的时候,教室里上课的时候,餐厅里等上菜的时候,地铁里等车的时候,甚至不少人边走路、边开车,还在刷微博、回微信、聊QQ、看视频。每天睡觉前,不再刷几下手机,或是看一会Pad就睡不着的也大有人在。


  不只在中国,“低头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据媒体报道,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的次数高达34次。“低头族”随着手机的深度发展,人数只增不减。


  与此同时,因颈椎、眼睛疾病前往医院就医的人数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发生的年龄越来越小。缺乏体育锻炼、缺少人际交往,长此以往,身体、心理问题不可避免,手机、电脑普及在方便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也将疾病附着在侧。


  技术的进步本身并没有错,但凡事都讲求个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丰富的资讯帮助人们思考,各种社交应用增进人们之前的感情,一旦过度依赖,太过沉湎在自己和手机的小世界里,就只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淡漠。


  当然,这种“手机依赖症”也与时下人的“心理通病”有关,精神生活的贫乏,需要从手机来获得慰藉、填补空虚,这是社会的问题,与社会大环境相关,需要更多社会资源的关注。至于我们个人能做到的,就是多一些时间放下手机,从人机交流走向人人交流吧。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