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线》2013年3月1日完成台本
——安倍施政演说 重塑日安全体系
主持人 劳春燕: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环球视线》。昨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众议院的全体会议上发表了施政方针演说,这是安倍自去年12月份再次当选首相以后发表的第一次施政方针演说,在演说当中,安倍声称海洋的法制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关键,他还提及中国军舰火控雷达,瞄准日本军舰飞机一事,希望保持克制。由于安倍强调,将会深化和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东盟的合作,所以有些媒体分析说,安倍的演说突显了牵制中国的特色,那么安倍到底想要实施怎样的外交战略呢?是否有牵制中国的意思呢?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又是如何就火控雷达的事情进行反驳的呢?今天我们演播室里请来的是特约评论员宋晓军先生,还有杜文龙先生,一块儿来进行解读,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短片,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解说:
2月28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发表施政方针演说,日本的外交政策成为他着重阐述的一个主要内容。对于目前,日本面临的多处领土争端问题,安倍将责任推到了民主党的执政方针上,他表示,民主党执政时期,日本外交政策的主轴发生的偏差,导致日本的领土、领海和主权持续受到挑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安倍表示,日本将开展新型的战略性外交。
在对华关系方面,安倍还提到了,前不久,日本媒体热炒的所谓中国军舰在钓鱼岛海域,向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照射火控雷达一事,安倍在演讲中,要求中方保持克制,避免做出使事态升级的行为。而针对钓鱼岛问题,安倍认为,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主权问题。他还引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82年针对马岛战争的言论,声称海洋的法治是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关键。安倍声称,日本的国家利益未曾改变,他依赖于海洋的完全开放、自由与和平,海洋是日本存在的基础。尽管安倍同时表示,日中关系对日本至关重要,日本向中国敞开对话的大门,但是这样的表态,并未能改变其在钓鱼岛,以及日中关系上一贯的强硬作风。相比对华态度的总体强硬,安倍施政方针中的言词,则对韩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同样与日本有领土争端的国家,表现得比较友好。而对于日美同盟,安倍更是着力强调,他表示,日本当务之急是重塑外交与安全体系,必须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恢复日美间的纽带关系。除此之外,安倍还表示,日本将深化与澳大利亚、印度及东盟的合作,日本媒体对此分析称,安倍的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和他国联手牵制中国。
尽管这次安倍上任后首次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但是有媒体指出,这样的施政方针,并没有太多新意,在安倍去年12月再度掌权之前,他对日本外交的这一思路就已经展现得很清晰了。在执政的两个多月里,安倍对华态度的两面性和不时做出的强硬举动,也是世人所周知的。
劳春燕:
安倍这一次在演说当中再次展示了他强硬的立场,他特别提到一句,他说我有站在前列,坚守领土、领海、领空的决心。那么在具体谈到钓鱼岛问题的时候,他还特地引用了当年撒切尔夫人在1982年马岛战争的时候说的一段话,他说要用海洋的法治来解决钓鱼岛问题,问题是马岛的问题和钓鱼岛的问题是一回事吗?
正在评论 举例“马岛”安倍欲推“海洋法治”
特约评论员 杜文龙:
他把这两个岛做一个比较,虽然都有个岛字,但是差距比较大。从现在看,如果从军事角度观察,马岛和钓鱼岛相比,如果从距离上看,距日本和距英国,英国人要远涉重洋才能够到达马岛,说明困难重重。现在日本距钓鱼岛,距离远远没有那么远,意味着在作战行动的空间上会大幅度地压缩,日本有这个优势。第二,从岛的面积上,钓鱼岛比马岛要小得多,没有预先的驻守的兵力和兵器。讲这句话,或者做这种比较,无非是一种示强的表现。就是说,第一,我作为首相,有能力向撒切尔一样,用战争行动来捍卫自己所谓的主权。第二,显示他的所谓海上自卫队、空中自卫队作战能力非常好,具有海空优势,有能力在这种条件下,在一场联合的海空行动中,赢得所谓钓鱼岛的胜利,这是一种示强的表现。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