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战绩,虽然孙丰海胜出,但有几个回合竟然被蔡皓打败。“蔡书记”原来也是训练的好手。
“刚上任时,因不熟悉飞行他也闹过笑话,那时一讨论到专业问题,蔡皓就只能枯坐。”团长李立回忆说,“我当时安慰他,术业有专攻,不要碍面子,要积极靠上去。”
客观上说,飞行大队教导员大多出身地面干部,没有飞行感受,说“外行话”也并不奇怪。但蔡皓不以此为借口。他先从航空理论知识、飞行基础知识学起,遇有不懂的,就虚心向飞行员请教。如今,球形机动、置尾机动等这些专业术语,在蔡皓眼里,已经变成一幅幅直观的画面。
他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了飞行训练一线,“上下飞机两见面”、“三五分钟聊聊天”,训练政治工作在看似不经意中,自自然然融入每一个飞行起落中。
前年,大队参加空军组织的空战比武,尽管精心做了准备,对抗中也尽了全力,但结果很不理想。事后,几名飞行员聚在一起生闷气,认为对手凭借对战场环境的熟悉,加装特殊设备出“阴招”,不按规则出牌。一股怨气在飞行员们中间弥漫开来。
“不管是阴招阳招,能打赢就是好招。训练场上,对手不按常规出牌,是对你的最大爱护。”在当日的讲评中,蔡皓亮出观点,“战争永远没有套路,实战永远没有剧本,训练场上的失败,往往比胜利带给人更多思考。”
事后,他提议重新调阅空战记录,与飞行员一个环节、一个动作的比较,竟找出了10多个战术运用和飞行操作的漏洞。
“仗没打好,还是‘内功’没练好,不能怨天尤人。”面对蔡皓有理有据的剖析,飞行员们心服口服。随后,大队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一一纠正克服。次年再战,大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他是我们的领航人,更是我们的好兄弟”
2011年夏天的一个深夜,蔡皓房间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教导员,我小孩高烧不退,你快帮我出个主意!”由于丈夫在外驻训,一名飞行员的妻子焦急地给蔡皓打电话求助。
蔡皓马上叫车送孩子去医院,经一夜奔波,患上急性肺炎的孩子病情得到控制。回到宿舍,天已大亮,疲惫不堪的蔡皓却难以入眠。
第二天,蔡皓制作了一个“蔡皓名片”,正面印有“你们是飞行员永远的牵挂”、“家属们辛苦了”等温馨祝福,背面印有自己的办公电话和24小时开机的手机号。
“蔡皓是我们的领航人,更是我们的好兄弟。”飞行员殷康说。平时,不管飞行员本人,还是飞行员家人,只要有事找他,不管再难再晚,他都会尽心尽力处理,飞行员家人也养成了有事找蔡皓的习惯。
去年冬天,一场复杂环境下的空战对抗训练结束后,大队长与蔡皓抽查飞行员“自评”情况时发现:个别老飞行员的飞行状态保持不好,飞参判读喜欢“打擦边球”。对此,有人善意劝解蔡皓:都老同志了,该怎么做心里有数,有时“放一放”没大碍。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