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政府今年1月首次承认国际制裁对伊朗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害。据伊朗议会预算委员会负责人透露,由于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已下降一半以上,在过去9个月中,伊朗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也减少了45%。受此拖累,伊朗货币贬值近一半,通胀率高达27.4%,国民对政府批评的声浪日益高涨。


  尽管如此,美欧持续加码的国际制裁非但没有迫使伊朗作出让步,反而令其更加坚定核立场。伊朗领导人认为,“既然朝鲜进行了3次核试验都没有受到实质性处罚,那么,强调核能民用的伊朗更无需担心了”。况且多年来,伊朗接连取得核进展,美欧除了经济制裁、外交封锁外也未有其他反制措施,接受伊朗“核现实”只是个时间问题。


  正是这样的战略判断,让伊朗政府认定必须利用国际核对话来为本国的核进展争取宝贵时间,随之再以新的核进展来为谈判增加筹码,并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西方接受伊朗的“核现实”。这也就是伊朗政府为何时不时主动释放外交解决诚意,而谈判却又难有进展的关键所在。


  伊朗:6月大选前无意改变立场


  本轮阿拉木图核对话预计难有进展的另一大原因来自伊朗国内的政治因素。


  伊朗今年6月将举行大选,任何潜在的总统候选人都不可能在此之前冒险改变伊朗的强硬核立场。有分析称,随着大选的日益临近,一些政党领导人为了争夺选民支持,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强化强硬立场,提出更强硬的核政策主张。


  在26日核对话开始前,伊朗伊斯兰议会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布鲁杰迪就对媒体表示,施压和制裁无法迫使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他表示:“伊朗有可能在将来需要更多地提炼浓缩铀……有可能是纯度为40%或50%的浓缩铀,在此情况下,伊朗应保留这一权利。”


  军舰首次入太平洋展示力量


  除了在谈判桌上继续强硬论调外,伊朗军方26日首次调派军舰进入太平洋活动,大有向相关各方“亮肌肉”的用意。根据伊朗官方通讯社27日的报道,伊朗海军司令哈比布拉·萨亚里26日透露,由“哈尔克”号补给舰和“西布兰”号驱逐舰组成的伊朗第24舰艇编队在当天驶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


  萨亚里说,第24舰艇编队已航行了7000公里,这是伊朗海军首次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他说:“伊朗海军在国际水域的频繁存在是根据伊斯兰革命领导人的指示进行的……去年,我们已向印度洋北部、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派出了军舰。今年,第24舰艇编队将驶向东南亚活动。”


  伊朗扩大海上力量、拓展海军活动范围的举动,已引发美国国防部的担忧。美国海军早前因削减预算而将驻扎在海湾地区的航空母舰从两艘减少到一艘。华盛顿的一些军事领导人已警告称,美国海军腾出的海上空间很可能正在被伊朗海军吞食,若美军进一步削减军力,或将无力快速干预本地区爆发的危机。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