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一幢幢白墙绿瓦的房子绕以碧水清池,一条条富民强村的大道辅之青草绿树,这样优美的景色让走进连岗村的城里人都羡慕得直咋舌。干净的水泥路、整洁的村居,门上挂着“好媳妇”、“好婆婆”荣誉牌,门类齐全的农家书屋、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书屋里的农民看书、下棋,孩子在健身广场上嬉戏……一幅其乐融融、和谐文明的新农村生活图景。寒冬的田家庵,这片热土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要有一个好的载体。”该区文明办负责人这样说。近年来,该区围绕乡村清洁工程、农村思想道德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多载体带动,全方位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步伐明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工作中,该区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组织文化活动等,使农民群众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道德素养。目前,全区已建成农家书屋41个,实现了全覆盖;建成了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同时,由区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进行文艺指导,培养农村文艺队伍。现在,全区各乡镇都有一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文艺队伍。
农民群众最盼的一是政策、二是技术。有了国家的扶持政策,如何让农民群众学好技术、用好技术?该区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专业协会、农业信息中心等阵地平台的组织优势,以及“创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的引导支持,对农民群众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文化培训和农业技术服务。
今年40多岁的史院乡村民杨会前如今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能手,说起他的创业史时,他深有感慨:“多亏市区专家的帮助,教会我技术,让我圆了多年的创业梦。”受杨会前的带动,现在周边很多农户也养起了猪。不仅如此,杨会前还成立了养猪合作社,除给养猪户提供技术保障外,还积极推广和改良生猪品种,过去困扰大伙的生猪销售渠道不畅、小贩压价等难题也在合作社的努力下得到了解决。
曹庵镇范圩村,该村以草莓协会为纽带,采取大户带动、结对帮扶等方式,村民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并通过协会的运作模式,将“学”很好地转化到“用”上来,为农户产生效益,增加收入。目前,全村种植大户近20户,草莓、西瓜种植面积1850亩,育苗面积达130亩;成立了草莓、西瓜和桃子等协会。
“春风行动”、“阳光工程”……该区还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政策法规、农村适用技术、市场营销等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业生产水平。2012年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新型农民5200多人次;此外,乡镇、村组均建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与此同时,该区不断延伸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推精品、树典型。目前,全区“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达30个,5个乡镇分别成立了环卫管理办公室,聘用农村保洁员124名,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每日清扫、按时清运的日常保洁管理目标,农村卫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安成镇、舜耕镇被评为第五届市级文明乡镇,三和乡西瓦村、曹庵镇陈巷村被评为第四届市级文明村。
在着力增强农民道德素质、科技水平的同时,该区推行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效拓宽农村民主管理渠道。推行“四议两公开”,把村务公开的主动权交给群众,变“公开什么就看什么”为“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让群众更加了解支持村干部的工作,让村干部清清白白地干事。去年全区共有260多项村级工作经过四议两公开进行。结合阳光村务工作,对村级事物流程化管理进行监督,有效提升了村级事务的管理水平。
“如今,农村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关键还得靠大家。”安成镇连岗村书记连佩福说。一些村结合实际,开展了很多“自选动作”,如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这些与群众生活贴近的活动,影响大,效果好。现在,农民群众之间与邻为友、互帮互助的多了,邻里不和、说长道短的少了;遵纪守法的多了,打架闹事的少了;无私奉献的多了,损人利己的少了;科技致富的多了,无事闲聊的少了;新事新办多了,陈规陋习少了。生活渐渐好起来的村民更加注意生活品质的提高,改厕、改水、改居,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村民开心地说:“现在家里漂亮了,住着安心舒服,让我进城都不愿意啦。”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小班化,“精致教育”盖头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