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中日钓鱼岛问题连日来再度引起海外华文媒体的关注,报道认为,中国高层必将强势经略海洋,保卫海权要有新思维新策略。


  香港《星岛日报》关注到,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议持续,三艘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12海里范围,是继上周五以来,中国政府船只再次进入该海域。


  香港《大公报》刊发评论文章《习李必将强势经略海洋》,文章说日本伎俩并不高明,但时机却耐人寻味,是在蓄意给中国添堵、添乱。


  文章说,无论是习近平还是李克强都对此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捍卫钓鱼岛的强硬姿态。习李在海洋问题上的表态,恰好形成了有机的互补,构成了新一届领导层的海洋战略,那就是军民并举,维护安全与加强开发并重,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强势经略海洋,必将在习李团队的治国理政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香港《大公报》另一则发自北京的报道关注到海洋局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称“日本借钓鱼岛申遗制造事端的闹剧,注定要失败。”报道说,中国在东海频密巡航彰显行政管辖,宣示中国主权。中国海监连续进入钓鱼岛3海里海域巡航,进一步显示中国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海域实现常态化巡航,是行使主权、管辖权的一种有效方式。


  香港《文汇报》指出,中国政府持续4个月派遣海监船、渔政船进入钓鱼岛12海里领海范围内执行公务,还第一次有海监飞机抵达钓鱼岛海域上空,配合在该海域的4艘海监船编队,实施首次海空联合巡航,有力地宣示了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此一举措,是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的一小步,却是保卫海权要有新思维新策略的一大步。保卫海权,除了立场坚定之外,还须审时度势和讲究策略运用。保卫海权一定要有新思维、新策略!


  除了硬之外,保卫海权必须讲究策略。以非武装执法力量凸显公权力存在来宣示主权,证明在“和”与“战”之间尚有很大操作空间。以对峙突显争议,也是迫对手正视现实,不得不走向谈判桌的保卫海权有效手段。


  一家香港媒体引用专家的警告称,未来若日方实施所谓申遗登岛调查,必将激起中方更强硬回击,甚至不排除中方亦以牙还牙采取登岛行动。


  台湾《联合报》注意到,中日钓鱼台争端持续升温,报道摘编了昨天新华社的文章称“一旦付诸实施,必将使中日领土争端陷入更加激化、更加危险的境地。”报道特别指出,新华社的评论“严厉警告说……”


  香港《成报》说,中国海监船或进行历来最接近钓鱼岛的巡航。中方强调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接受日方抗议。报道引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的话“日本国内一些人的图谋是不能得逞的。”


  《联合早报》的报道关注到中国抨击日本拟申遗钓鱼岛的举动。报道同样引述了昨天新华社的评论文章: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世界自然遗产的申请过程,首先是“一个国家需要首先对本国有价值的自然遗产列出一份详细的目录”,这也意味着申请国首先要拥有针对该遗产的主权。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