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媒称,中国正同时研发两款隐形战机,印度须加强与俄合作研制T-50。
新安热线摘 据俄罗斯《但是》周刊2月19日报道,俄罗斯和印度的军事技术合作将来会在近期负面信息较多的背景下悄然迈入新台阶,特别是为印度联合研制第5代歼击机的FGFA项目必须确保成功,以便满足印空军今后几年对新型歼击机的迫切需求,应对主要竞争对手中国同时研制两种新一代战机的威胁。
俄媒称,近期俄罗斯产品在印度一系列军事装备采购招标中失败,有评论称这表明印军方对俄武器丧失了信任,俄公司在不久前结束的“印度航空-2013”国际防务展上颗粒无收,没能签订一项对印出口武器装备的合同,可以说是俄在印度市场上丧失优势地位的明证。但是只要对俄印军事技术合作现状和前景进行全面分析,就必须承认,有关俄印军事技术合作出现危机的言论完全没有根据。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俄罗斯仍是印度武器和军事装备市场上最大的供应国,在2007-2011年间俄罗斯控制了印度79%以上的武器进口市场。这种垄断地位的实现,首先得益于航空装备的供应,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旗下的苏霍伊公司、米格公司、伊尔库特公司占据了俄对印武器出口的主要份额,其中最为重要的畅销产品是苏-30MKI歼击机。2012年12月俄总统普京访印期间双方签订了16亿美元的新合同,规定俄方向印方供应42架苏-30MKI歼击机组装生产所需的飞机部件,从而使印度空军进口的苏-30MKI战机总数达到272架,另外还有18架苏-30K。俄罗斯米格公司的歼击机同样在印度市场上占据传统强势地位,2010年又签订了价值12亿美元的合同,为印度海军航母供应29架米格-29K舰载机。
印度作为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可能的武器装备来源数不胜数,俄罗斯、美国、欧洲、以色列、南非和其他国家的军火巨头在印度市场上激烈竞争。如果统计最近十年来欧洲或美国公司在印度武器采购招标中失败的次数的话,那么相比之下近年来的失利就不会令俄罗斯过于沮丧。此前关于米格-35在印度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招标项目中败北的消息引起了媒体较大的反响,但是美国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的飞机同样被淘汰,而且米格-35之所以受挫,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俄制作战飞机在印度市场上长时间占据垄断地位所造成的,致使印度宁愿选择法国“阵风”,从而多少实现航空武器装备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俄媒称,不能忘记的是,武器市场并不仅仅依靠新型装备的供应,老旧武器的现代化升级改装同样能够带来利润丰厚的巨额合同。比如,根据2010年签订的价值9.64亿美元的协议,米格公司将为印度空军现役的62架米格-29歼击机进行现代化改装,使之升级为米格-29UPG。首批10架由俄罗斯企业改装,其余52架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使用俄方供应的部件改进。2012年12月俄方向印空军交付了首批3架米格-29UPG。总体而言,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在争夺航空装备现代化改装订单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毕竟印度苏-30MKI歼击机数量在不断增加,最初供应的首批苏-30飞机已经需要适当的改进,以便达到印度潜在对手的水平。第一阶段改进重点将是完善印度苏-30MKI的武器配备,改装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远战重型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从而使印度空军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空基反舰导弹系统。第二阶段的改进重点很有可能将是为印度空军部分歼击机配备俄制最新型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大幅提升飞机搜索、杀伤空中和地面目标的能力。
印度对自己进口的武器装备的技术完善程度提出了最为苛刻的要求,比如在从俄罗斯引进苏-30MKI歼击机的项目框架内,要求配备法国、印度和以色列研制的新型航电设备,从而使俄方工程师获得了在俄制战机上整合各国研制的先进机载系统的宝贵经验。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总裁波戈相日前在“印度航空-2013”国际防务展上坦承,如果没有印度苏-30MKI合作项目的成功,俄罗斯可能难以为本国军队顺利发展一系列战机项目,特别是第5代歼击机T-50研制项目。印度军方希望能够经常完善作战装备的技术性能,从而为俄企业重启俄军已经放弃的一系列项目创造了条件,比如为了增加苏-30MKI歼击机杀伤空中目标的有效射程,印方资助俄方积极研制KS-172前景超视距空空导弹,一旦获得成功,能够大幅提升印度和俄罗斯苏-30、苏-35和正在研制中的T-50战机的作战实力。另外一个实例是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系列巡航导弹项目,使俄企业有能力为俄军研发许多类似项目。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