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解放军装甲部队进行演习


       新安热线摘 当中国的集团军建设初见成效之时,海湾战争爆发,大大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增加投入、推进军队现代化,是公认的唯一出路


  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进行试点开始,以集团军为基础的合成兵种建设就成为陆军建设的重点。这种现代化的尝试是在异常困难与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的。


  中国军队组建集团军的尝试,除了源自现代化的追求,也是为了应对军队缩减带来的挑战。


  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军队要忍耐”。


  这也是一段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发展岁月。很快,当中国的集团军建设初见成效之时,海湾战争爆发,大大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增加投入、推进军队现代化,是公认的唯一出路。


  同时,兵员以及军费规模仍需进一步压缩,使大量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到1996年,中国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01%,几乎是历史最低。


  1999年起军队开支终于逐年递加,到2005年间,始终保持了一定的增幅。


  邓小平在要求军队顾全大局时曾说,等到“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再搞一点原子弹、导弹,更新一些装备,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陆上的也好,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


  如今,随着先进战机和航空母舰的亮相,中国军队现代化终于进入新阶段。


  “军队不能走自己养自己的道路”


  到1989年,解放军的规模和开支比例看起来已经低到了极限。经过历史性的大裁军,解放军总数下降到323万人,仅次于1958年大裁军的237万人。如果以1978年军费开支指数为100计算,1988年仅为75.2。


  为了保证物资供应,大江南北的部队都开始自己种菜、养猪。军工企业由于缺少军事订单,纷纷改制民品。


  1989年11月12日,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江泽民对于备受关注的军队待遇,肯定地说,通过治理整顿,中国经济必将逐步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经济搞上去了,军队的许多事情也就比较好办了。但是,目前国家财政还很困难,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军队的许多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


  他告诉大家,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意见是两头都要兼顾。“一方面,军队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继续贯彻忍耐的方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体谅国家的困难。另一方面,国防费也要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使部队武器装备和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