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昭奎说,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相距甚远。从日本追随先进、附庸强大、对外来文明具有极强的消化力的民族秉性来看,必然会继续追随美国。至于中国的发展,日本人通过媒体,更多地看到的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当今,日本对中国的心理可以用三个“感”来概括:失落感(GDP落后于中国)、优越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恐惧感(中国军事力量崛起),三个感合起来成为日本对中国的“嫌中感”。
中日关系未来走向
中日实力对比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基本参数。冯昭奎预计,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很可能再次走到中强日弱的状态。但至少在目前或更长一段时间,中日间依然保持强强型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双方可能采取两种政策:第一,双方都采取理性、稳健型的政策,实现两国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第二,双方都采取非理性的强硬政策,甚至以情绪化左右政策,其结果必然是两国互损双输,甚至发生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曾预言说,长远而言,日本可能最后还是不得不靠拢中国。冯昭奎指出,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靠拢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还要像古代历史上对中国服气之前一样经过战争的磨合,这将是今后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目前应做的是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现代化目标,建设好国家。
钓鱼岛争端是石原的一个阴谋
就钓鱼岛争端,冯昭奎还分析了石原慎太郎的“阴谋论”。他说,鉴于日本在过去的战争中擅长使用计谋,使得许多中国人和日本人往往用“阴谋论”来看待日本对外关系中的一些做法。比如说这次钓鱼岛争端,很多人认为是石原慎太郎为敌对型民族主义寻找舞台的阴谋。冯昭奎认为,石原挖空心思设计这个阴谋,就是以《日美安保条约》指定的所谓日美协防地区的钓鱼岛来挑战中国,中国理所当然会采取维权行动应对日本的挑战,日本就可以借口中国入侵实现重新武装。而中日钓鱼岛争端一旦控制不住,美国会依据同盟国约定卷入进来,从而引起中美战争,导致中美两败俱伤,而日本就可以摆脱美国重温军国旧梦。将美国拖入战争,借机重振“大日本帝国”,正是石原慎太郎之梦。
杨伯江——战略互惠 中日没理由不合作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杨伯江发表了如何在地区国际层面拓展战略互惠合作的演讲。他说,战略互惠合作是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正常轨道,地区国际层面的合作对于中日两国来说大有可为。从历次中日首脑会谈,特别是重要的四个政治文件来看,无不强调战略互惠合作的重要性。
杨伯江指出,中日战略互惠合作要遵循以下三点,即要有大局观、要有时代感、要以亚太地区为重点。
战略互惠大局观:负起大国责任
首先,中日战略互惠合作要有大局观。“理论上讲,日本的敌人应该是美国,它们的经济水平接近。”杨伯江引用日本战后现实主义学派鼻祖高坂正尧的话,意在强调中日两国没有理由不合作。
中日两国对“战略互惠”的解读有所不同。中方强调的是战略,日方注重的是互惠。中日两国不应只看重一笔一笔的简单交易,而应出于大国的责任,共同为全球和地区的利益作出设计,在实现全球地区利益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利益。这样才是真正的大局观和战略风度。
就中国自身来看,日本对华关系应该有充分的战略自信。如果把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看成物化(经济建设)的三十年,那么后三十年的重点应该是精神层面建设的三十年。其中对外要有国际形象意识,要以勤劳、谦逊、自省等传统美德与现代国际文明相结合,增加中国的国格魅力,唯此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中国应充分意识到自己还差得很多,需要学习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的宝贵经验。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日本自民党副总裁表访华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