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那一幕,在我的记忆里始终不能抺去。去年的一次演练中,我部接到装载弹药的紧急号令,但由于某型火箭弹为电引信,不可能使用电力或燃料动力机械搬运,200多公斤一箱的火箭弹,需要人工装载,官兵们全都累得腰酸背疼。


  人工装载费时、费人、费力,引起了我的深思,也引起了部队领导的关注。需要尽快研制出某型火箭弹快速装载系统,师长现场拍板,把这一重任压在我身上。


  临机受命,我带领技术革新小组,查资料、画图纸、做样品,进行技术论证。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关,初步设计出了一套特种弹药快速装载系统。然而正当我满怀信心试验时,却发现创新并不是想像中那么简单。首先是装载机、弹药托码平台由于普通的钢材强度达不到,吊重物时,极易变形;其次是吊升装置钢丝绳因伸缩性大、加之升降范围限制,无法吊起重物。


  面对“拦路虎”,我几次到地方有关科研院所寻求智力支援,经过反复比较遴选,一种刚性好、变形小的勘探用钻杆进入了我的视线,将其巧妙改装为支架的横梁、立柱、支腿,再选用某型伸缩性小的钢索,终于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定型后的装载机,可以在库房内整体吊起5吨重的弹药,并可使装载机沿槽钢轨道运动到运输车上的弹药预定装车位置,整个过程只需要6个人,生疏条件下10分钟可装一车弹药。相比人工装载,特种弹药快速装载系统操作简单、实用、高效,大大提高了部队执行任务的快速反应能力,目前已在多个兄弟单位推广使用。


  创新感言:瞄准实战,紧盯需求,你的创新就会精彩不断。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