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配装 2台大功率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全新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它的作战半径大、机动性好、载弹量多,可以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多型反舰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精确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实现全海域全空域打击作战能力,各项性能可与俄罗斯的苏—33、美国的F-18等世界现役主力舰载战斗机相媲美,因此被誉为凶猛强悍的空中“飞鲨”。这些都会为未来探索中国新型航母提供更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二是完全靠国产研制的复杂着舰系统获得成功。
着舰试验是由母舰、着舰系统、指挥系统、舰载机系统等整体配合,这本身就是个巨系统,十分复杂。像此次舰载机能够成功实现着舰,它要有一系列设施作保障。诸如:飞机从海上空域飞行到靠近航母,在移动的航母平台上逐步靠近并成功降落,精度要求非常高,对飞行员的技术考核也严苛到了极致。
歼—15成功着舰说明我们舰与机之间的信息交链做到了完全融合,空中引导系统精确、高效。舰载机着舰是所有飞行领域中难度非常高、最具挑战性的科目,我们的试飞员、飞行员在如此高难度技术的完成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着舰试验成功。
三是我们在舰载机特殊材料和特定海洋环境下适应性问题获得突破。
航空母舰是巡弋于深海大洋的战略武器,是国家力量的体现和象征。与陆地机场不同,海上自然环境使载机的航母时刻飘浮在海面上,气象水文条件特别复杂。比如,大风、台风、海雾、波浪和潮汐等,使得舰和机均长期面临大气腐蚀、高盐和潮湿天气。
这对舰载机材料的要求非常高。要考虑不同类型金属相互接触问题,要采取复杂的防电化腐蚀措施,对铝合金等金属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接触要采取防护措施。所以舰载机要具备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的功能。可以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着舰都不可能顺利完成。
四是在舰机协同和编队配套建设方面获得重大进展。
众所周知,舰载机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但从很多国家的经验来看,其研发过程往往并不顺利。比如诺斯罗普就曾在将YF-17舰载化的初期遇到困难,由于起落架的问题迟迟解决不了只好将具有舰载机研制经验的麦道公司纳入主承包商范围,利用其在舰载机方面的经验才最终使F/A-18获得成功。
再比如F-35C研制和装备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飞机超重的问题,洛马为此悬赏提出减重措施的员工,最终才减去1吨重量。
此外还包括拦阻钩索研制受阻,F-35C陆基钩索8次试验没有成功。因此,歼—15的成功着舰是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的重大体现,同时也代表系统工程建设的重大成功。
这里面体现的既包括科研研发能力,更包括人员素质、团结协作和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民族精神,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与组织是相当困难的,考验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更是一个国家系统工程建设的水平和科研人员的精神状态。
进入21世纪,航空母舰不仅在传统作战领域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在非传统军事领域中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遏制危机、海上反恐、反海盗、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等各项海上行动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