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
新安热线摘 近日,阿根廷一家军事论坛公布了一张卫星图片,图片显示在中国戈壁沙漠中有一个长度大约为200米的巨型白色人造结构,据该论坛称,这个人造结构是在模拟美军大型航母的甲板,并配图进行了比较。在图中,所谓模拟甲板被武器轰击出两个巨大的弹坑,十分醒目。
图片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有军事爱好者指出,这是中国实用反舰弹道导弹对航母进行模拟攻击的证明。
关键:提前定位远海目标
现代航母战斗群具备2000千米以上的打击能力,要有效防御对方的进攻,就必须在其尚未进入攻击阵位时将其摧毁。所以反舰弹道导弹的外部侦察系统必须具备2000千米以上的搜索、跟踪能力,从而提前定位目标并指引导弹发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综合运用包括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超视距天波雷达、无线电监听站、无人侦察机在内的多种手段。
有消息称,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将使用卫星、雷达及无人机传递的目标信息进行制导。截至目前,国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具备实际应用能力。一旦发生区域冲突,即便GPS定位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北斗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也可以立即顶上。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称,中国正在研制新型超视距天波雷达站,这种雷达能够发现3000公里内的大型舰船,其所提供的数据则可引导反舰导弹实施精确打击。
此外,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指出,日前现身网络的我国产“翔龙”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除具备对太平洋沿岸和亚洲地区进行侦察和监视的能力,还可为反舰弹道导弹进行导航。
难点:末端制导
所谓“反舰”,即打击海面活动的慢速目标。使用“东风-21”这类弹道导弹进行反舰作战的关键技术难点就是如何实现“末端制导”。
因为弹道导弹一般采用大圆弧弹道,弹道与海平面夹角比普通飞航式反舰导弹大得多,制导雷达面临严重得多的海杂波干扰。而且弹道导弹重返大气层后,最大速度高达12倍音速,这种情况下,让其准确飞向目标绝非易事。
据了解,1984年服役的美国“潘兴II”型对地导弹使用了雷达自导头,可在飞行过程中根据地形比对特征选择攻击目标,命中精度在30米以内。
俄媒指出,中国的新型反舰弹道导弹也使用了类似的雷达自导系统,并匹配成像效果更好的毫米波引导头,加上耐高温透波材料制成的弹身,理论上具备出色的主动寻找目标功能。
威力:一枚就可击沉美航母
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报道,中国在“东风-21”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新型反舰弹道导弹能够击沉各种大型水面战舰,包括航母。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市政府专题调度龙兴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