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冷战结束后开始推行现代化军事建设方针,积极实现先进武器装备来源的多元化,发展本国军事和国防工业,引进竞争机制,结果使俄武器出口商近年来在印度一些采购招标项目上一败涂地。比如印度在为空军引进大型军事运输机方面,放弃了俄罗斯的伊尔-76,决定购买美国6架C-130J-30,总价值将近10亿美元,远远超出了俄产品的报价。


  在此方面,印方没有完全遵循低价原则,而是充分借鉴了中国在购买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方面的惨痛教训。2005年中俄签订“世纪合同”,采购40架伊尔-76军事运输机,价值10亿美元。俄方承诺为中国制造和供应这批飞机,但是却没能履约。当时俄境内暂时没有安排伊尔-76飞机的批量生产,结果严重受制于已经丧失生产能力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制造厂。后来俄方试图利用中方资金,组织和转移生产能力,先是向沃罗涅日转移,后来改为乌里扬诺夫斯克,但是迟迟未能顺利实现,造成中俄巨额合同被迫流产。


  在印度空军招标采购多功能战斗机和攻击直升机项目中,俄罗斯米格-35和米-28N同样失败,尽管两者在作战性能上看起来似乎优于西方同类产品,但是米格-35产量较少,俄空军根本没有装备,虽然俄方推销的米格-35计划安装的“甲虫-AE”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性能非常先进,在竞争对手中只有美国先进战机使用了类似雷达,欧洲生产商暂时还没能力制造,但是仍被印方淘汰。


  至于米-28N攻击直升机,虽然已在批量生产,但是尚未达到完善的地步。此前俄印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已经出现了不少类似问题,包括俄为印度海军建造的“塔尔瓦尔”级护卫舰安装的“飓风”防空导弹系统,为印度陆军供应的“龙卷风”火箭炮。俄方改装的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不久前在试验中发现一系列本来可以在工厂消除的故障,至于拖延了很久才得以租赁的“海豹”号(印度更名为“查克拉”号)核潜艇,日前同样发生了故障。


  相比之下,美国和以色列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现在美国几乎向印度推销一切,从军事运输机、航母、攻击直升机到第5代歼击机F-35,应有尽有。以色列专门向印度供应雷达、电子设备、反导系统和高精武器等。至于中国,出于上述政治和军事原因,一直没有参与和印度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


  但是无论如何,现在仍有将近60%的印军武器装备还是俄制产品,其中苏-30MKI和T-90坦克从地区力量配置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印军的战略武器。仅在2006-2010年间,俄罗斯就向印度供应了206辆T-90坦克,而且印度在生产国产“阿琼”坦克的同时仍然决定追加采购150辆T-90坦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是俄印为数不多的较为顺利的联合研发项目,前景光明,今后可能会在印空军苏霍伊系列战斗机上使用。至于俄印第5代歼击机联合研制项目,同样可能会有较好的发展。


  总之,在近期前景内军事技术合作仍将是俄印关系的主要方向之一。毫无疑问,俄方希望继续通过印度订单保持俄军工系统的发展,维持武器出口水平。毕竟,阿拉伯之春和对伊朗的制裁大大限制了俄武器对中东地区的出口,特别是利比亚、叙利亚、伊朗和其他国家市场。在国际武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世界经济危机继续蔓延的条件下,俄希望对印武器出口保持在每年30亿美元的水平。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