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钓鱼岛上日本人还画上了日本国旗
 

   日本“战略幼稚病”一犯再犯

  近期,围绕中日钓鱼岛危机,日本不断有右翼人士大放厥词,将岛屿争端与“中国威胁论”相联系,试图借由这一争端,渲染中国挑战东亚地区秩序,鼓吹周边国家参与围堵中国。种种迹象,不禁让人感慨:日本的“战略幼稚病”何时能痊愈?

  从历史上看,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又充分展现了自己自说自话的“战略传统”。对于“购买”钓鱼岛的初衷,野田佳彦的解释是从法理层面摆脱地方政府的干扰,将钓鱼岛的实际管辖置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下,其实质是为了“维稳”,而不是改变现状。然而这种自说自话,正如历史上多次类似事件一样,体现了日本不会从整体国际环境出发,孤立判断对手与日本的关系,将自己的单方面愿望当成理所当然的“战略传统”。比如,1940年日本签订条约与德国联手,主要是想借此迫使美国缓和对日本的态度,而此后山本五十六决定奇袭珍珠港,也是希望通过实现日本海军对美国海军的战术优势,逼迫美国与日本媾和。这些目标后来全部落空。

  日本的“购岛”行为,本身就打破了中日之间长期的默契。日本政府没有在之前看到这一点,反而自说自话,不顾中方一再警告,越走越远,这成为了危机升级的主要原因。而在危机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不做反省,仍在为自己单方面的想法喋喋不休做解释。这不禁让人感觉,日本又和之前发动太平洋战争一样,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而作战,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自我解释体系能循环下去而作战。

  从整体来看,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中国占优势,只是在钓鱼岛这个点,日本拥有“实际控制”的优势。但日本居然主动在自己占优势的点上改变现状,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因为这样做对日本只有损失,没有回报,而对中国来说恰恰相反。日本的种种举措导致中国乘机明确自己的态度和底线,彻底改变以往的战略模糊,造成日本的战略回旋余地越来越小。而一些日本媒体的刻意放大、引申和扭曲,又使钓鱼岛之争从“有限争端”逐渐具有“无限争端”的性质,被扭曲为中日在地区秩序、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全面较量。这进一步体现并加重了日本整个民族的战略短视。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战败,兴败只是短短几十年,这与日本缺乏真正大战略有很大关系。从二战的“八纮一宇”到二战后“非武装中立论”,再到现在频频制造事端,日本一直没有摆脱“战略幼稚病”的影响,而中国恰恰是日本这个“病人”的紧箍咒。随着中国全面崛起,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日本如果再犯“战略幼稚病”,势必会事与愿违。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