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应用日趋成熟 人机交互设备升级


  新安热线 2013年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并不仅是光鲜耀眼的数码产品,它也有大幕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大厅南面的一些私人会议厅里,几十家小型设备生产商正在用他们的产品向业界巨头们抛出橄榄枝,期望获得合作机会、OEM订单,甚至是被收购的可能。他们所热衷的,是最前沿的人机交互领域。面对触屏设备的滚滚洪流,PC制造商正越来越迫切的希望找到突破革新的人机交互界面方案,无论是深度摄像头、视线追踪器、动作感应设备,只要想得到,越古怪越好。而这些小企业们,则是待价而沽。


  视线追踪设备Tobii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建立双眼3D模型,它能跟踪用户视线,计算出正在观看的屏幕位置。通过它,地图某个部分可在用户注视时自动放大,电视设备能在用户视线移开时自动静音。可以说,Tobii能成为许多讨巧人机界面的关键组件。借助足够的资金与营销力度,也许有一天它能成为每一台笔记本的标配。对于渴求创新的PC市场,Tobii实在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


  今年的CES展会上,Tobii已经有了至少5次的出镜记录。借助旗下的风投机构,英特尔已经买下了近一半的Tobii股权,并开始在其知觉计算实验室中构建相应的SDK开发组件。在海尔未来的智能电视产品线中,也依靠Tobii的技术实现了不用动手的音量调整功能。而就Tobii本身来说,不过是一项借助用户视线在屏幕上移动光点的技术。


  近几个月,与Tobii类似的交易已经在网上频频曝光。体感设备生产商Leap Motion在上周宣布,已经获得来自华硕的OEM订单。在自身首个正式产品发售以前,Leap Motion就将为华硕生产最多100万台设备。海尔则不满足于Tobii的视线追踪技术。在本次展会上,他们还带来了配备深度摄像头,可以追踪用户身体的电视产品,以及Neurosky Mindwave设计的头戴式脑电监测设备。上述两个案例中,硬件都来自于较小的企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案例只不过是业界的一种常规商业策略,即小企业研发,大企业推广。但由于这些新型的人机交互技术异常灵活,对现有产品的冲击也非常微弱,大型PC制造商们又难以评估它们所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运用这一策略在上面这样的例子里尤其有效。对于传统PC制造商们来说,与小型体感设备厂商合作成本低廉,却又能为其产品线注入新的活力。就像Leap Motion营销主管迈克尔·扎格塞克(Michael Zagorsek)所说,只要将这样的配件连接到电脑,它就成了一款全新的产品。如果用户反馈并不理想,终止合同即可。


  这样的剧本已经有了成功上演的先例,其中最为典型的要算微软Kinect。即使在微软售出2000万台Kinect以后,也很少有人了解研发它的以色列体感设备生产商PrimeSense。PrimeSense并没有被微软收购,今年的CES展会上,他们又在寻求新的OEM订单,海尔用手势控制的电视就是最大收获。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在旁人看来,这款电视就像缩水版的Kinect。


  也许不是所有的人机交互技术厂商都愿意看到类似的结局,其中一些更希望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以Leap Motion为例,他们正在建立自有品牌的应用商店。在为华硕笔记本用户提供体感游戏的同时,Leap Motion也在推广自己的平台。不过,并非每一个尚处起步阶段的小企业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在新技术尚未定型的阶段,也许没有人能预言孰对孰错。PrimeSense能否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也不得而知。


  手写墨迹识别软件开发商Vison Objects是另一个类似的案例。三星产品中附带的应用S Note就是出自Vision Objects之手,这款应用能识别超过50中语言的手写文本。虽然其研发工作早在2011年就已经启动,但直到上个月,Vision Objects才被允许与合作伙伴一起公开露面,人们曾经享用着他们产品带来的便利,却根本意识不到这个公司的存在。现在,他们已经将其技术授权给华硕、日本精工和韩国斯玛特,期望手写识别技术在尽可能更多领域推广开来。该公司发言人表示:“这些厂商当然希望能独占我们的技术,但这样做代价不菲。”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