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 他们是一群自称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拿着报名表奔波于大院小校;他们在每年的二月末三月初有人欢喜有人忧;他们尚未跨进象牙塔却已身浸现实,屡屡低头、妥协,最终让梦想成为“口上谈兵”。


  日前,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的艺考渐进尾声,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们在紧张、激动、疑惑、兴奋到失落中又将回到梦想的出发点重新开始各自的生活。


  记者通过两天来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初试考场采访老师和考生,加之五年以来对艺考的采访报道,发现了艺考之变。无论是院校考试要求之变,还是考生心态之变,都让人隐隐感到梦想的力量越来越轻。


  梦之迷茫


  海投


  老师口述:“经常有考生要求换时间,其实他们对自身定位不是很清楚。”


  参加艺考的学生越来越多,各个省的艺考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但是艺考院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招生名额并没有太多增长,以至于艺考成了比高考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不过,不同于高考填报志愿的严格要求,艺考对考生填报学校方面并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时间允许,一个考生大可以考遍所有的艺术类院校,成为“考霸”。于是,海投便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本报记者早在前年就采写过关于艺考生一人报名多家学校,结果考试也要赶来赶去抢时间,反而让表现质量堪忧。这一情况在今年变得愈加普遍,几乎每个考生都是“身经百战”,报名十几所学校不稀奇。


  有个学生,从青岛考试,一路考到北京,又来上戏参加考试,她说自己大概考了17所大大小小的艺术院校,“多考一点,总有一个能进吧。”抱着这样想法的考生比比皆是。


  接受本报问卷调查时,被问及海投了多少所学校时,六成以上的考生都是考了很多所的,几乎很少学生是只考了上戏一家的,而仅有的几个只报考了上戏一所学校的考生,给出的理由都是图方便、随便考一下,“因为我爸妈也不支持,我自己也没什么把握,不想大费周章地从上海去外地考试,所以就随便考一个上戏。”


  对于考生的海投,老师的态度有所不同。上戏招生与毕业就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徐咏直言,海投其实是考生对自身定位不是很清楚的原因,“一下子报七八个专业,或者很多学校的学生很多。”


  她更是向记者透露,上戏在北京招生时,经常遇到要换时间的考生,“因为北京学校比较多一点,中戏、北电、中传、我们上戏,而且我们上戏的播音系是比较出名的,报考的人很多,有的考生时间冲突但是不想错过,就来和我们商量。”她说,有时候和几个老师还开玩笑说,索性几大艺术院校在一个考场一起考算了,各取所需。


  足见,时间冲突是常态。上戏副院长黄昌勇教授也坦言,学生海投他可以理解,“每个学校对考生的要求不同,有的考生可能不适合中戏,但是适合北电,这都有可能,所以我还是支持的。”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