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集体表演需抢戏
表演专业的复试,通常是演集体小品。考生分为数组,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一组的题目,题目定下来后,考官都会给考生一定的时间在考场外互相沟通如何表演。小品题目有给定一个情景的,比如“公交车站”;也有较为抽象的题目,比如“秘密”。
考生小潘称自己和另外几名同学抽到的题目是“公交车站”,经过15分钟激烈的讨论,他们定下了表演方案——小潘和一名男生分别饰演孕妇和她的丈夫,其他同学也有各自的角色。“我的‘丈夫’是一个小警察,买不起车,只能坐公交车去产检,他有一句台词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我就反讽了他一句:‘你还真看出来自己是牛粪啊。’”提到当时的情景,小潘忍不住笑了,她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
小潘表示,由于小品时间有限,所以许多同学急于突出自己的角色,集体抢戏、加戏,导致“场面混乱”。另一位骆同学则透露,当他们辛辛苦苦地演完之后,一个女生突然下跪,来了一出夸张的“卖身葬父”,“我想这个是很加分的”。
【专业分析】李立宏坦言,多人小品对于第一次见面的考生们而言,考察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表演本身,还要考察考生的适应能力、交流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现欲望的强弱。他表示,作品完成好坏并非全部,考官更希望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考生对于人、事、物的理解。
暗处:三类素质
做人态度
态度似乎比考试本身更为重要。据某艺术类院校老师透露,他曾在面试中遇到一位考生,让其陈述个人爱好,该考生说自己喜欢看历史,老师便问他关于刘邦的看法,不料该考生却错将刘邦安到红巾军名下,老师随即指出其错误,但该考生表现得自负而张扬。老师事后表示,考生表现得谦虚得体是非常重要的,“站在老师的角度,这样的学生谁都不敢带”。
文化修养
对于艺考中的文化常识考试,许多老师都表示是必要的。李立宏说:“这么多年,表演专业的文化课成绩几乎是所有专业里最低的了。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演员,文化程度低是一个缺陷。”他表示,演员要表现不同的人来反映作者思想,传达自身对人和社会的看法,“对于人的认识,是世间最博大的学问之一。如果他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又谈何认识人呢?一个成功的演员,对于社会学和人类学都要有一定接触。”
王劲松则认为,考生的文化素养高,证明其自学能力强:“这样他(她)就可以主动学习国内外最新的一些行业经验,并从中选择有益的信息。这些人文修养可以帮助演员更快更好地成长、成熟。”
素颜示人
今年许多院校都将“素颜”作为考试规定之一,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都要求考生需卸妆后才可以进入考场,有高校还专门为考生准备了卸妆棉。李立宏透露,并非现在才有“素颜”考试的要求,而从前化妆没这么普遍,“化妆后的形象,尤其是化了浓妆的形象与本人形象差距很大”。
张辉坦言,外在形象对电影演员来说很重要,考试主要从大众审美和艺术审美两个角度来考查:“大众审美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得很漂亮或很英俊。但有的考生长得不是那么漂亮,气质却很独特、性格鲜明,这就是艺术审美,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老公王珂力挺刘涛:文章像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