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热线 通宵达旦待天明,两行热泪悼王平。屈指识儿三十载,倍感师哥借我情。伴我身边三五年,为争对错也脸红,小品相声常合作,聪明智慧汝真行,今日驾鹤君先去,见你三叔报阴晴。
昨日上午8时30分,辽宁省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王平的追悼会在沈阳回龙岗公墓举行。王平的圈中好友侯耀华、姜昆、蔡明、李金斗、黄晓娟、马东、贾承博、常佩业、郑健、句号、李琦等纷纷现身,王平的师傅李伯祥与中国广播说唱团一行人都特意赶来送行。除了家人、同事、好友,现场还有数百名民众也赶来送他一程。
侯耀华一身军大衣现身追悼会,一露面就被来自全国的媒体围堵。不过戴着墨镜的侯耀华一脸严肃,一句话也没有说。姜昆更是面色凝重,蔡明则戴着大口罩步履匆匆走进了殡仪馆。王平的好友基本全部谢绝了记者们的追访。
主持人念过王平生平之后,姜昆宣读了中国曲艺家协会唁电,声音因情绪激动而逐渐微弱。而后单田芳外孙代单田芳念诵了悼词。王平的妻子和女儿虽然哭红了眼圈,但是追悼会当天的精神状况明显较前几天好了很多。
姜昆宣读曲协唁电“曲艺界的重大损失”
追悼会上,姜昆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宣读了唁电。姜昆说:“惊悉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辽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王平不幸逝世。中国曲艺家协会深感悲痛,敬致深切哀悼。王平同志是我国相声领域的优秀演员,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作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王平同志是著名相声艺术家李伯祥先生的高徒。”“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他创作演出了大量的相声作品,塑造了一大批生动感人的舞台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自幼学习相声艺术,博采众长,既有东北相声的粗犷,也有天津相声的轻松随意,还结合北京相声的清新雅致。他表演的传统相声,韵味醇厚,颇见功底。在新派相声方面,他更擅长捕捉社会热点,富有时代特色。他尤其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使之与表演和创作紧密结合起来。”“他表演的相声《如何是好》《好好说话》等,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除了编相声、演相声,王平对相声理论的钻研也深受同行赞许。他身兼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一职。常与东北相声艺术家到高校中,向青年人普及传统相声,辅导年轻演员。”“王平同志为相声艺术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相声事业做出了贡献。王平同志还在小品、影视剧方面,颇有建树,留下了一批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至今令观众难以忘怀。”“身为一名警官,他多次冲进火场,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20多年的警官生涯,锻造了他雷厉风行的个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王平同志作为中国相声中青年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他的逝世是中国曲艺界的重大损失。”
外孙代单田芳致悼词“不该走的走了”
单田芳的悼词写到,“惊闻王平英年早逝的消息,如陨石落地,大厦倾覆,五内俱焚,手足无措,后与沈阳联系,方知这已是严酷的事实,叹一声,王平你走得太早了。不该走的就这样猝然离世了,天道不公。”“一天一夜未能合眼,往事悠悠尽显眼前。上个世纪80年代初,鞍山组建演出队,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我带着几个年轻演员奔赴四方,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从黑龙江鹤岗,到南方的南昌九江,从河北、天津到西安、咸阳,从城镇到乡村,无不留下我们的足迹和汗水。”“王平当时只有17岁,他相貌英俊,嗓音甜美,模仿力极强,深受观众喜爱,平日他狠下功夫,对每一个段子都精益求精,爱学习,求进步。当时我就断定,王平是个好苗子。后来他与我唯一的女弟子郭燕娟,喜结连理。他虽然不是我的弟子,可也是我的半个徒弟。之后数年,他经过不懈的努力,从地方到部队,从一个普通的相声演员到艺术家,历经坎坷与辛酸苦辣。”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