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安徽
合肥
奇闻
社会
科技
军事
体育
娱乐
国际
国内
图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舒席

2016-12-30 11:12:50 来源:匠客街订阅号 作者:匠小客 0条评论

[导读]:曾经被英宗皇帝惊为天物的舒席,如今已经到了无人愿意继承此项手艺的地步了。


 

儿时记忆里,
夏天晚饭后人们纷纷大凉床上纳凉,
小朋友们追着萤火虫,听故事,
数着星星进入梦乡。
 
 

 
 
如今,随着空调的普及,
屋外纳凉大军已无踪迹。
就连夏日必备的凉席,
也是少之又少。
 
 

 
 
很多人以为凉席落伍的生活用品,
岂不知舒城的舒席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是尤为著名的工艺品。
在舒城苏成军就是舒席一代大师。
 
 

 
 
17岁的苏成军开始正式学习编织舒席,
他拜当地的老匠人为师,整整学了三年。
此后,他不断钻研技巧,手艺越发精湛。
 
 

 
 
舒席特点是质地细薄柔滑、纹理清晰、
色泽鲜艳且年愈久而色愈艳;
坚韧耐磨、不腐不蠹,经久耐用,
具有凉爽消汗去暑之功能。
 
 

 
 
舒席不仅是皇家御用,而且闻名世界,
曾获巴拿马、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一等奖,
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兰竹图》、
《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热销海外。
 
 

 
 
舒席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事实上,要想制作一幅舒席作品并不容易。
 
 

 
 
舒席从选料、裁料到最后成席有12道工序,
开竹、破条、起黄、蒸煮、编织....
特别是编织,不仅要求经纬编排匀称,
篾纹笔直整齐,还要求编织匠人熟懂画理。
 
 

 
 
编织就像绘画一样,在空间构图、
景物透视、颜色搭配上要求严格,
制作一件成熟的山水画作最少要半年时间。
 
 

 
 
上世纪50年代,整个镇子有4万多人,
其中2万人参与生产龙舒贡席。
1992年左右舒席制造厂的销量达到顶峰,
龙舒贡席远销到日本、韩国。
 
 

 
 
然而时光荏苒,舒席逐渐衰落。
销售价格与繁杂的人工技术不成比例,
织席获利甚微,技术人员纷纷改行,
加上老技工年事渐高。
很难找到能把舒席当作国画来编织的人了。
 
 

 
 
因为舒席手工制作程序多,技术要求高,
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学,织席技艺后继乏人,
舒席陷入了一个收益和传承的恶性循环。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
舒席这门老手艺能传承下去,
让人们知道舒席不仅是一种日常用具,
更是一种传统艺术。”
 
 

本文授权发布,作者匠小客,微信公众号“匠客街订阅号”,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