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如果有企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如何处置?


  鹤身:保健所有权直接取消厂商的营业执照,取消其制造权和营业权。在日常管理中,有成品的检查,督促厂家自检,也有消费者投诉到保健所后,保健所去追查。严重的可以作为刑事案件移交给司法机关。


  新京报:会不会发生地方保健所渎职的情况?或者面对地方支柱性的大企业,产生地方保护?


  鹤身:从来没有听说过保健所和厂商之间勾结。食品安全基本法里有一条,企业在自己的经济活动当中,要主动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是第一条责任。地方性的大企业,企业越大就越关心安全性,要经常和保健所合作检查。强调企业责任,也许跟日本的文化有关,政府不能每天去生产第一线监督,要相信一线的工人,工人对自己工作也有自豪感,一定要生产出好的产品,获得消费者信任,才能得到社会地位。


  新京报:对于一般餐厅、饭馆的监管是怎样的?


  鹤身:饮食店也是由保健所管理,发行营业执照,监管方式完全一样。


  每年年初保健所会做抽查计划,几次检查,抽样多少。这个计划是公开发表的,但具体去的日子是不公布的。每个季节也都会有全国统一培训,厚生劳动省通知,地方保健所执行。


  添加剂和转基因食物


  只要市场上卖,就没问题


  新京报:食品添加剂日本怎样规定的?


  中尾:这十年中,日本没有发生添加不能使用的添加剂或者超标使用等事件。最近的关于添加剂的调整,是2004年,一种本来作为天然色素允许使用的“茜草”,被证实可能致癌,被停止使用。


  新京报:对于食用添加剂长期影响是否也有争议?


  中尾:一辈子中吸收多少,吃多少能致癌,这方面的评估就是由食品安全委员会来做,根据评估结果,厚生省来做标准。比如转基因食品,日本消费者很害怕,但由委员会专家给出的结果是没问题。


  新京报:转基因食品的论证程序是什么样的?


  中尾:先由厚生劳动省检查是否能用,然后请食品安全委员会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得出结论是没问题的,由委员会向消费者发表。转基因有很多种作物,如果有了安全保证的结果,国内可以自由地销售。在商场卖的时候有明确标识。只要在市场卖的,就一定是经过检验没问题的。


  新京报:去年核泄漏之后,曝出明治奶粉因为发现铯超标主动召回事件。


  鹤身:辐射方面的问题,负责出口监管的是农林水产省,供给国内方面厚生劳动省来负责。牛奶、香菇是很早就确定会受辐射影响的,去年3月核电站事故后马上停止生产。超标奶粉使用的牛奶是事故前的,牛奶中没有含铯,是加工过程中空气污染的。根据中国的安全标准超标,但在日本国内属于安全范围内,可以正常销售。


  目前日本辐射方面的标准越来越严格,今年4月又严格了。根据《食品卫生法》,日常检查由地方政府来做,发生核电站事故后体制也没有变,都是地方政府执行。


  现在有一个新的制度,是农户把自己的作物带到检查所来检查,超过标准值不能出售。一个地区有几个检查所,如果都发现了该种作物超标,整个地区的作物都不能上市。也许其中也有安全的,但也不能去卖。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