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农梦想,要有自己的产业
第一是希望乡村里能有更多的企业。第二是希望政府能发展本地的吊瓜子加工产业。
陈正庭告诉我们,当地原本没有吊瓜子。 2006年,有嫁到广德的闺女把吊瓜子种植技术带到当地,大家开始试种。
很快,村民们就尝到了甜头,一亩地可以收250斤以上吊瓜子,一斤15元。一亩地的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左右,是种水稻的4倍。
陈正庭除了自家的2亩地,又承包了别人家因为进城务工而抛荒的6亩地。现在,光是这8亩地种吊瓜,一年的收入就高达3万元左右。
另外,为了鼓励农户们种植吊瓜,乡里还专门有补贴政策,一亩地补贴种苗费200元。
虽然经济上已经比较富足,但陈正庭还有尚未实现的愿望。
第一是希望乡村里能有更多的企业,因为这样就可以让村民们在自家门口上班,不用离乡。
第二是希望政府能发展本地的吊瓜子加工产业,现在大家收获的吊瓜子都是卖到外地加工,如果当地有深加工企业,不仅可以方便瓜农,也能够发展地方经济。
美好乡村,亲眼看到才“惊艳”
通过房屋造型修饰、交通道路改造、实施村庄亮化、美化,如今的河口组,已成为一个徽派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新山村。
离开陈正庭家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家房屋一侧有一个公用自来水龙头,当然,厨房里也是有的。这里的自来水是免费的,而且是真正的山泉水。
村里出钱,从山里找到泉眼,在泉眼边建一个水塔,把泉眼的水引入水塔。再铺设管道,从水塔通达每一个农户家中,这山泉自来水就自来了。
其实,这样的山村到处都是,而为农户接通自来水也只是强农、惠农、富农工作中,很细微的一项。归途中,记者就被河口村的美丽所折服。
河口村河口组一共只有65户,220人,却有自己的卫生室、养老院、农民书屋等设施;在一片白墙灰瓦的徽派民居怀抱中,还有一个巨大的活动广场,供人们休憩、娱乐。
冒着山间的细雨,我们回到了广福村。 明天,我们将前往千岭乡,领略宜渔淡水面积全国第二大县的湖上风光。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精神病男子发病摔倒路上被救助